我家的节气故事之芒种:笋叶帽“花”朵朵开
+ 收藏

  6月6日,芒种。

  天气日渐燥热,插秧的季节来了。顶着烈日,沐着细雨,世代种植水稻的傣家儿女走进田间,忙着抢抓时令,头顶各式各样的笋叶帽,成了大地上最炫丽的装点。

  芒市镇大湾村委会下芒院村民肖小叶白天到田里劳作,晚上就在家制作笋叶帽,日子过得充实、富足。

  “竹条作骨,笋叶作面,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下芒院是一个傣族村寨,依山傍水,竹林密布。从太爷爷那辈起,肖小叶家就一直制作笋叶帽,虽挣不了大钱,但也够一家人的吃喝用度。

  “做笋叶帽不难,就是耗时,所以都需农闲或者晚上。”夫妻二人加上帮忙的婆婆,一家人一天最多能做10顶,而这还没算上前期准备材料的时间。选笋、剥叶、压平、清理毛刺、画线、裁剪、拼接、缝制、封边、上漆、粘贴图案……肖小叶口中的不难,也需10余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需纯手工。

  “笋叶只能采10月底到12月中旬的,每支笋只有七八片叶能用,其他时间采的笋叶容易卷边变形。”丈夫杨小岩每年都要精心准备笋叶和竹片。年前备货、年后制作,半年的时间里,上千顶笋叶帽如一朵朵美丽的小花,亮出惹人怜爱的容颜。

  “曾经的笋叶帽是傣族儿女下田或放牛遮阳挡雨的,注重的是实用性。爷爷那一辈做的样式简单,当时只能卖两三毛钱。”如今,笋叶帽更多的是用来体现傣族特色,做装饰品或舞台道具。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肖小叶家制作的笋叶帽款式更加多样、装饰更加精美,价格也卖到了一顶二三十元。

  很多客户慕名前来,日益增长的订单,也为家里带来了更可观的收入。“才过完年,就接到了一个西双版纳民宿的订单,要200顶。”那段时间,一家人天天围坐在一起,上漆、封边、贴花……就连念高三的女儿,也会主动搭把手。

  “芒”有所获,“种”有所得。“出去玩玩吧!”夫妻二人商量着,等女儿考完高考,一家人出门逛逛,看看更大的世界。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