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氏叶猴的“邻居们”
+ 收藏

  雨“滴答、滴答”下着,59岁的护林员黄留帮几次望向灰蒙蒙的天,没有晴的迹象。他咬咬牙,披上雨衣,带上干粮,挎上砍刀,骑上熟悉的摩托车,上山巡视了。雨季的芒市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地,到处湿漉漉的,地下一层厚厚的枯枝败叶,一不小心就滑倒,黄留帮下午六时左右回到轩岗的家里,已是一身泥一身水。“当护林员9年,每个月要上山巡视20天。”黄留帮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艰辛。“为了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菲氏叶猴,一切都值得。”

  村民“化身”猴导

  菲氏叶猴群进入大众的视野,大约是在2017年。德宏州自然生态保护服务队志愿者郑山河告诉记者,2017年他获悉轩岗乡芹菜塘村水井村民小组有一大群猴子,于是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数次进山寻找,三个月后才拍到猴群喝水、休憩的视频资料,经权威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菲氏叶猴。“云南发现全国最大种群菲氏叶猴确认猴群规模达320只”的消息一时刷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村民杨开所多次陪同摄影师进山寻猴、拍猴,慢慢迷上了菲氏叶猴。他与附近村民组织成立了芒市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协会,当上了“猴导”,带领村民吃上了“观猴饭”。

  据悉,面积2.4万亩的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地距离芒市城区仅20多公里,保护区内有数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还有菲氏叶猴、平顶猴、熊猴、蜂猴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我被芒市林草局聘为巡护员,与专职护林员黄柒帮经常进山,跟踪监测菲氏叶猴。我们进山都带着GPS定位系统,观察、记录猴群的活动轨迹,每个月底都去更换30台定点红外线摄像机的内存卡,把影像和数据形成书面材料传给大理大学黄教授做数据分析,从而分析出猴群的生活特征、群体数量变化、人为干扰因素等。”杨开所介绍道,“令人欣喜的是每年都有新增的菲氏叶猴。现在,我们与猴儿慢慢熟悉起来,它们看清楚是我们,就不会惊慌地逃走。”

  在各级政府的宣传下,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强了,也尝到了保护环境的“甜头”。2023年以来,已经有上千人来“观猴”。村民有的给游客带路、有的帮背包、有的送盒饭,增加了经济收入。“到芒市机场接游客,送进山里观猴,收取往返车费400元。15人以内的团队收取导游费1000元,保证能看到可爱的菲氏叶猴。”杨开所说,这里比较欠缺的就是接待能力,食宿条件差。下一步计划建一个展示柜,把本地出产的蜂蜜、核桃、石斛、黄精销售给游客。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村民一看见盗伐盗猎违法行为立即举报。

  打猎人“变身”护林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去生活在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地区域的芹菜塘村群众多靠打猎、砍柴、烧炭、出售木材为生。“菲氏叶猴早就有了,小时候我们叫它灰猴。现在才知道它这么金贵。”今年47岁的护林员黄田帮告诉记者,“我最熟悉菲氏叶猴的习性和生活区域。10多岁起,我学着长辈狩猎猴子、果子狸、穿山甲等,靠打猎为生,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很熟悉。有一次,一只母猴死在我的猎枪下,金色皮毛的小猴还抱着母猴吃奶,流着眼泪望着我,让我心头一颤。从此,我发誓再也不打猎了。小猴被我带回家用米汤喂养,因营养不良没有养活。”后来,黄田帮当上了护林员、猴导,不遗余力保护菲氏叶猴栖息地。“追寻猴群行踪的时候,没有路,大多时候抓着藤条向上攀爬。黄田帮熟悉哪里危险哪里安全,他是最可靠的向导。”杨开所说。

  护林员的工作不轻松,防火期工作量加大。“特别害怕山林里面着火,菲氏叶猴失去家园。”黄田帮说,防火期要不间断在卡点值班,让过往车辆行人扫防火码,动态监督进山的车辆、人员;巡视期间,遇到盗伐盗猎要及时报告处理,要向群众宣传野外用火的政策,处理安全隐患。“最辛苦的是处理火情。2017年,石麻岭干起火,我们前去灭火。走了1个多小时,穿过一个个陡峭的洼子,连路都没有,一路用砍刀开路。途中两次跌倒,手掌擦伤了。”黄留帮说。“最危险的当属雨季,每年5月中旬到8月底,在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地巡视,山路陡峭,还要当心古树会断、突发山洪、滑坡泥石流、毒蛇出没等。2022年前,山上没有通信信号,多数时间是一个人巡山,遇到危险都没法求救。”杨开所补充道。

  脱贫攻坚期间,芒市轩岗乡芹菜塘的护林员增多,目前有18名,他们是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地的“守护神”。

  举村搬迁“让出”生存空间

  2003年起,轩岗乡芹菜塘村的740户3000余村民陆续从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区域迁出,把家搬迁到轩岗农场附近。问到搬迁的原因,杨开所说,主要是因为地质灾害、交通闭塞、环境保护。

  护林员汤绍林开着私家车带着记者一行上山巡视。“菲氏叶猴是我们的‘好邻居’,它们爱吃树叶和野果,从不糟蹋庄稼。”他指着山林里一道稍缓的坡说,“这是我老家的位置,附近还有几户亲戚。搬到轩岗快20年了,老宅基地上种的树都成林了。以前没有公路,冬天到处是冰霜,冷得发抖。刚搬下去那几年还来山里种地,后来不种了。”

  搬迁后的芹菜塘村民依靠打工和种植马铃薯、中药材、姬松茸为生。“没有伐木指标不能进山砍树,盗猎菲氏叶猴是要坐牢的。”村民已经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可以这么说,正因为村民的搬迁,给菲氏叶猴让出生存空间,菲氏叶猴家族成员才不断扩大,最终成为国内最大的种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指引云南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德宏人民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建立祖国西南生态屏障。

  如今,到盈江石梯观鸟、到芒市轩岗观猴、到盈江支那看天行长臂猿、到瑞丽邂逅鹦鹉雨……一条条在国内具有知名度的生态旅游路线正在形成,背后的原因是生态环境的改善。

  德宏融媒记者 肖素梅 张文娟 张祖杏 通讯员 章 倩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