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村的幸福密码】一口古井的甘甜
+ 收藏

  瑞丽市弄岛镇等秀村贺弄村民小组位于中缅边境,全村44户183人,是一个美丽的傣族村寨。“贺弄”是傣语,汉语意为水源头。

  水井是傣族村寨最靓丽的风景线,贺弄村民小组的村子中间就有一口古井。尽管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但村民还是习惯到古井挑水喝。然而,井水一度面临被污染的危险……

  “我是党员我先上”

  “祖祖辈辈都是喝这口井的水长大,村民喜欢挑水时聚在一起聊聊天,对井有很深的感情。”每次走到古井旁,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依卫总是忧心忡忡,担心村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喝井水存在安全隐患。

  “每家每户必须把污水收集起来,我是党员我先上。”2022年,瑞丽市党建引领特色产业示范村建设项目在贺弄村民小组实施,依卫率先站了出来,建污水净化池。

  部分村民保持观望态度,党支部决定9名党员分别深入到群众家中,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书记几次到家里,让我明白了其中的要害,水井的水绝不能被污染,世世代代都还要喝下去。”村民岩吞旺行动起来,成为村里施工的示范户,挖坑、砌池,污水净化池很快完工了。

  净化后的水,可以作为灌溉用水。依卫率先对屋后的柚子树动起了心思,用净化的水浇灌后,长势格外好。看到依卫家的柚子获得丰收,等待观望的村民眼前一亮,都回去建污水净化池去了。

  “污水收集后,村里少了异味,村里环境好了,大家心情也好了。”岩吞旺打心底佩服依卫。

  党员带头,群众跟着干。村子道路硬化、美化绿化、休闲设施建设等再没有村民提过反对意见,全村改造和建成卫生厕所47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贺弄村民小组,“吱嘎、吱嘎”挑水的声音依旧,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上时不时会洒下一路水痕,各类鲜花在家家户户门前竞相开放。

  “我们都是一家人”

  “老人要团结,妇女要齐心,青年人要热心,小孩要教育好,村子才能越来越兴旺,像村里的井水一样永不枯竭。”参照村子的传统,依卫将村民划分为老年人、妇女、青年人等群体,每个群体推选出带头人。带头人组织群体参与村子的大小事务,人人争做村子的合格主人。

  贺弄村民小组有30多名老人,今年52岁的肖先富是带头人。肖先富是汉族,娶了傣族媳妇,在村子安家落户,从说汉语到满口傣语,他只用了几个月。“住在一个村子,我们就是一家人。”当年村民热情地接纳了他,他总教导子女要待村民如家人。

  “我们要团结,有事好商量,一家人哪有隔夜仇。”前年,村子两户人家因建房多占地的问题翻了脸,这可愁坏了肖先富。每天干完农活后,他就把两家人拢在一起,盘盘以前的苦日子,聊聊现在的新生活。渐渐地,两家人消除了隔阂,恢复了往日的亲密关系,有好吃的总要给对方带上一份。

  娜垠是贺弄村民小组妇女组长,也是村里的妇女带头人,她缝制的傣族筒裙精美优雅,深受喜爱。“她手艺好,又热心,我们都跟她学缝筒裙。”村里的姐妹纷纷前来跟她学艺,从布料剪裁到款式设计,她都倾囊相授,好几个姐妹成了她的学生。

  平日里娜垠喜欢在微信群和姐妹们交流,她把嫁进来的缅甸媳妇拉进群,对她们嘘寒问暖。“嫁进来就是缘分,要让她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娜垠如是说。

  青年带头人岩敏脑子活络、腿脚快,村里的年轻人都喜欢和他在一起。最近几年他一直在研究互联网,今年联合村里的年轻人搞起了网络直播,通过互联网售卖柚子、玉米等农产品,让村里的老年人大开眼界。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井水也是有源之水,村子也要有产业支撑,才能幸福长久。”谈起村子的发展,依卫带领我们走进了他家的柚子地。

  以前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蔬菜和玉米,不见收益。依卫大胆尝试,带头种植柚子17亩。2022年投产15亩,售卖柚子收入12.8万元。除去每亩当季化肥、农药、人工等生产成本2100元,每亩纯收入6430元。

  种植柚子前,傣族妇女旺喊家的主要收入靠种植水稻和玉米,收入不高,是村里的贫困户。

  “种柚子得吃呢!”在依卫的一次次劝说下,旺喊种植了3亩柚子。尝到了甜头后,她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1亩,每年卖柚子收入8万多元。2017年不仅成功脱贫,还建盖起了两层楼房,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旺喊逢人就说自己的好日子,她还发展林下经济,在柚子地里喂鸡、养鸭,又给家里增加了一项额外收入。

  在依卫的带领下,全村柚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管、养技术不断提升,柚子品质和口感得到了社会认可。今年全村种植柚子210多亩,人均收入9289元,是远近闻名的“弄岛柚子第一村”。

  贺弄村民小组的村口,新建设的一轮水车造型格外显眼。而村里的古井,甘甜的井水正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德宏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文娟 李晓明 张发文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