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 同梦 同行——德宏州税务局以“1233”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纪实
+ 收藏

 

       近年来,德宏州税务局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税收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将税收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机结合,坚持“贯穿一条主线、强化两个保障、突出三个聚焦、实现三个融入”的“1233”工作思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税收中心工作双向融合、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1”:贯穿“一条主线”强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德宏州税务局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贯穿税收工作全过程,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主题”抓宣传、“第一任务”抓贯彻、“第一要事”抓落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党委会、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青年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加强民族工作理论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思想认识,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2”:强化“两个保障”提质效

       强化“同心共建 经验共享”的组织保障。坚持发挥党对民族工作的核心领导作用,充分发挥“纵合横通强党建”机制优势,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列为全州税务重点工作任务,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督促指导、各部门负责人协同推进、全体干部广泛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机制。借助党建共建平台,先后与州内多家单位签订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共建协议,互相交流创建经验,强化资源共享,释放“1+1>2”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效应。     强化“1+9+25”的制度体系保障。把测评指标作为衡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全面对标对表测评指标体系,全方位审视自身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一条一条“对比”、一项一项“体检”,摸清情况、找准症结、理清思路。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创建任务清单,构建了“1+9+25”系列贯彻落实体系,形成“1个方案统领全局、9项任务明晰责任、25项措施全面落实”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格局。

       “3”:突出“三个聚焦”促发展

       聚焦便民办税做“加法”。德宏州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7%,作为面对各民族纳税人缴费人的“第一线”,德宏州税务局把办税服务厅作为体现服务理念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的重要窗口,设立了民族团结先锋示范岗和“红石榴”双语服务台,提供集双语接待、受理、咨询、宣传等一站式服务。开设“民语小课堂”,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老师讲授日常办税时所需民族用语,帮助税务干部打通“语言关”。


       德宏境内多高山深谷,各族群众出行成本较高。为此,德宏州税务局持续在深化“最多跑一次”上下功夫,扎实推动智慧税务建设,在全州建成5个“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建成1个一级集约处理中心和5个二级集约处理中心。大力推广上线全国统一规范电子税务局,目前全州全量用户全部上线新电子税务局,新电子税局App上线运行平稳。稳步推进税务人端智慧办公平台在我州全面上线,利用电子税务局、一部手机办税费、自助办税终端等渠道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的纳税服务。办问协同“云响应”带动远程服务“零距离”,有效减轻全州各族群众办税缴费出行成本和时间成本。

       倾情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成立5个专家团队,连续11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动“政策找人”“无纸化退税”等100余项便民举措落地见效;在全州成立6个税费争议调解中心、5个税费争议矛盾调解工作室,为全州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税务样板”。1个税务分局被国家税务总局表彰为全国新时代“枫桥式”税务所建设优秀单位;全系统6个单位均被评为“德宏州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先进集体”,7名个人被评为“德宏州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先进个人”。


       聚焦助企纾困做“减法”。德宏拥有灿烂的多元民族文化,也拥有很多传承至今的古老民族手工技法。德宏州税务局聚焦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坚持为景颇织锦、德昂族酸茶、傣药等民族特色企业开展税法宣传、纳税辅导等服务,精心呵护民族特色企业成长发展。

      精准捕捉各类问题是税务部门与各族纳税人缴费人同向同行的前提。德宏州税务局统筹推进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进企业、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专项行动、“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和“一把手走流程”活动,调研走访上百家企业,收集解决涉税问题40余个。依托税收大数据推动税费优惠政策直达经营主体,助力把德宏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融资难”是困扰包括民族特色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德宏州税务局聚焦难题,开展“银税互动”政策辅导培训,向各族纳税人缴费人介绍相关信息和申请流程。2024年1-11月,通过“银税互动”为556户企业办理贷款781笔,金额9.02亿元,助力边疆民族地区企业蓬勃发展。

       聚焦服务大局做“乘法”。对德宏税务而言,组织税费收入是助力地方发展最直接、最具体的行动,是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必须担起的重任。德宏州税务局积极融入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三支柱一标杆”主攻方向,聚焦主责主业,扛牢“为国聚财、为民收税”使命,为德宏经济社会发展积蓄活力动力。

       德宏最大的优势在区位,最根本的出路在开放。在州委“开放兴边”的部署下,德宏州税务局主动站位、靠前服务德宏沿边开放战略,推动出口退税快速“落袋”,成立“口岸先锋工作室”,积极探索口岸经济发展税收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立足区位优势,用足用好边民互市落地加工税收政策,推动沿边生活的各族群众致富增收,共享繁荣发展成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乡村振兴双融合双推进工作,投入帮扶资金,协调民生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3”:实现“三个融入”树典范

       党建引领融入日常。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障。德宏州税务局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两功能一作用”,牢固树立“以业务实绩体现党建政治效果”的鲜明导向,发挥支部建在科室上的优势,始终将党建与业务融合互促贯穿于依法治税、以数治税、从严治税的全过程各环节,年内办理“各级书记党建实事”36件。常态运行“德宏税务口岸先锋工作室”,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更好地转化为边疆民族地区税收治理效能。坚持系统思维,强化各县市局党建子品牌建设和支部特色创建,全系统6个展厅成为各地的“党建名片”和“打卡地标”。



       党员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主心骨”。德宏州税务局通过成立党员先锋队、设置党员先锋岗等方式,构建“州局+县局+村寨、社区”三级支部联络机制,全面发挥党组织、党员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引导党员自觉投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大局,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服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上。全州1家单位在全省税务系统“党建引领 比学赶超”县级税务局政治机关建设擂台比武中荣获一等奖,德宏州税务局在2024年州委州直机关工委“比学赶超擂台赛”中荣获一等奖,1个基层案例入选全国税务系统机关党建创新案例。

       文化润心融入身边。德宏州税务局把丰富税收文化内涵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纽带,打造“税收文化教育”实体基地,整合资源开展“税收宣传月”和“民族团结月”宣传,在瑞丽市银井小学成立全国首个国境线上的“青少年税法学堂”。从德宏五种少数民族乐器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汲取灵感,提炼“五乐共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评选“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实现创建过程看有视频、听有实效、学有内容、做有标杆,切实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动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使各民族干部人心归聚、精神归依,德宏州税务局立足“文化润心”理念,创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曲《圆梦》,编排《赶摆归来》《竹林情歌》《景颇舞蹈》等文艺节目,促进各族干部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税收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相融互促共进。

       团结示范融入事业。一直以来,德宏州税务局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创建工作,在争做国家财力的坚定保障者、宏观调控的高效执行者、国家战略的忠实服务者的具体行动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税务力量。州局机关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云南省模范机关创建示范单位”“云南省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涌现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等一批先进典型。截至目前,全州税务系统6个单位均被命名为州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其中5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税务沃土遍地绽放、常开长盛。 (通讯员 高慧)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