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梁河县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充分挖掘历史故事和当代典型,开创了“一馆一街一址一居一广场”为媒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式教育模式,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形成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共融局面。
以“一馆”为介,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和谐共生。“一馆”即村史馆。梁河的九保村、关璋村、平易村等村寨相继建成了村史馆。各村史馆既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民族在民族习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团结协作、建设美好家园等方面的经典故事,也展示了在中缅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经济贸易、解放边疆、卫边戍土等方面的厚重历史。梁河县委统战部充分发挥村史馆作用,组织各民族代表、青少年、台胞侨胞、新阶人士等到村史馆学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变迁进程,村史馆成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媒介,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仅2023年就接待台湾考察团、梁河籍台胞台属100余人次。
以“一街”为介,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街”即五天一次的乡村交易集市。全县形成21个规模不等的集市,各民族既能在集市上交易互市,增加收入,更能在集市上品尝各族特色美食、展示民族服饰,加强交往,深度交融。县委统战部全力打造梁河县九保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街巷,在沿街风貌上融入各民族元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保障了交易功能,也能让各族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感受到先进文化浸润。游客在品尝各种美食的同时,感受各族人民从贫困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先进的历史变革和各民族共同居住、共同繁荣发展的互嵌式氛围,仅2024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交易额300余万元。
以“一址”为介,弘扬保家卫国的抗战精神。“一址”是以九保三眼井狙击战遗址为代表的抗日战争遗址,梁河县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抗战遗址4处,以及德宏州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梁河特委旧址。县委统战部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各族群众代表、统战代表人士到现场瞻仰,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解说、宣讲好抗战故事,学习梁河先辈不怕牺牲、戍土守边、保家卫国的抗战精神,激发群众的爱国情怀,深刻体会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这一深刻内涵,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以“一居”为介,实现文化交融。“一居”即以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李根源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故居,《告滇西父老书》号召各族人民奋勇抗战、保家卫国,懿范女子学堂让各族女性在1910年就接受先进文化教育,九保乡走出了德宏州第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曹依秀(女),梁河还相继产生了7名全国人大代表,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各族群众迈出边疆,走向中央。同时还有建设于清代的南甸宣抚司署,融合了中原建筑风貌和民族建筑元素、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工艺。在梁河,通过开展体验式教育,将厚重的历史建筑、悠久的文化传承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结合,让各族群众了解梁河各族人民、各界人士在抗日战争、改革开放、教书育人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感受中原文化和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交融之地的文化底蕴,增强各界人士、各族人民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核心意识。
以“一广场”为介,共享美好生活。“一广场”是以金塔广场为代表的休闲运动广场。梁河在全县体育文化设施建筑中融入了抗战雕塑群、民族团结大舞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觉工程、优秀文化展示等内容,各乡(镇)、村也结合实际建成了大小不一的主题广场。各族群众在工作之余,能深入了解梁河抗战史、解放史、发展史、民族团结进步史,文化生活得到丰富,身心得到锻炼,让每一个民族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红利,牢固树立爱国、爱家、爱民族团结意识,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