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河胡蜂:林下经济蜂 “蛹”出万千财
+ 收藏


走进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国有林场,远远地就能看见6个白色的大棚矗立在山包上,伴随着胡蜂的嗡嗡声,映入眼帘的便是数千个整齐摆放的特制蜂箱,每个蜂箱上还固定着两个注射器,分别用来给蜂王喂食蜂蜜和水。像这样的大棚,梁河县一共有15个,分布在遮岛镇、芒东镇、九保乡、大厂乡、勐养镇的5个胡蜂标准种群繁育基地里。



“一个蜂群至少可以取蜂饼三次,多至五六次。每个蜂饼最少10斤,每斤100元,至少有1000元的收入。一户人家如果养10个蜂群,每户每年至少有3万元的收入。”梁河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杨世富算起了养蜂“经济账”。


据了解,养殖胡蜂成本低、投入少,而且胡蜂全身都是宝,可以取蜂毒作药用,还可加工成蜂酒,蜂蛹亦可食用。而养殖胡蜂还能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是一个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产业。



“以前,我们都是自己到深山老林里去‘淘’胡蜂作‘种’,不仅容易被蜇,还未必能‘淘’到,危险又低产。现在好了,由合作社统一培育,再也不用自己去找了。”国有林场的基地师傅陶顺碧感叹道。



2023年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助力下,梁河县开始发展胡蜂养殖产业,成立合作社进行胡蜂种群繁育。此举既解决了农户胡蜂培育前期技术不过关的难题,还创建了胡蜂、茶叶、中药材套种套养互补共赢产业模式,让村集体有钱赚,带动900多户农户养殖管理近2.1万群标准种群,其中约1.5万群成为经济蜂群,成功率达70%,累计产蜂蛹10000多斤,经济效益达100多万元。






此外,为了解决农户自己交配越冬的蜂王质量差、自己培育的标准种群成活率低等问题,梁河县还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签订了胡蜂产业发展技术支撑协议,带领农户科学养殖胡蜂。在成立繁育基地的同时,筛选出基地负责人和基地师傅,研究不同方法的控王、控雄技术,研究并投入使用更多的雌雄蜂交配大棚、蜂王越冬大棚。截至目前,梁河县胡蜂产业科技特派团针对科学养殖胡蜂九大关键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培训,已覆盖6个乡镇,共有700余人次参与。



在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牵头下,人工培育的胡蜂蜂王在梁河县国有林场6个试验点成功放飞。


如今,芒东镇胡蜂标准种群繁育基地与当地的经销商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对蜂蛹进行收购,助力蜂蛹实现量产量销;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研究团队则在尝试延伸胡蜂养殖产业链,开发出胡蜂蜂毒保健酒、胡蜂蜂毒渗透剂等胡蜂资源系列产品,以便让生态平衡和农户增收双赢的局面持续下去。“根本等不到公司来收购,农户的蜂蛹就卖完了,根本不愁卖!”提到蜂蛹的销路,陶顺碧笑着说道。


蜂蛹


梁河县山林资源丰富,拥有发展胡蜂产业的天然生态优势。下一步,梁河县将充分依托本地自然禀赋,大力做好产业规模化和品牌化文章,打造出“胡蜂牵线、经济搭桥、农民受益”的产业图景,奋力把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