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着鱼水深情
多年来,梁河县公安局勐养派出所扎根葫芦丝的发源地勐养镇,把维护民族团结与公安机关的职责使命结合起来,不断实践探索新时代公安基层治理,用行动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底色,擘画“民族群众水乳交融、警民群众互敬互爱”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边疆蓝图”。
民族警官“沉一线”
梁河县勐养镇辖8个村委会,49个自然村,5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313人,辖区面积256.9平方公里,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汉族、傈僳族、白族、彝族等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
多年来,为推动民族团结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梁河县公安局科学调配警力,把通晓民族情况、了解民族工作、熟悉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警员调配到此工作,探索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群防群治路线。
“做少数民族群众工作,必须要会说他们的语言!”从警8年的董勒广,凭借能讲一口流利景颇语的优势,主动申请来到勐养派出所工作。每次派出所到景颇村寨开展工作时,董勒广总是主动请缨。
在一次走访中,董勒广了解到,辖区内的一位景颇族老人,长年卧病在床,由于子女外出务工,平日里都是亲戚轮流照顾,老人行动不便且不熟悉汉语,居民身份证丢失许久一直未能办理,外出看病复查很不方便。
知晓这一情况后,董勒广带着设备立即到老人家中为老人办理了居民身份证件,老人感激地握住他的手说道:“感谢派出所,感谢董警官,你真是我们景颇族的好警官!”一次寻常的走访,不仅走进了群众的家中,更走进了群众的心里。
家门口的“贴心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多年来,勐养派出所始终聚焦民生热点,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公安工作,恪尽职守当好基层守护者,努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我每次看见他们,都特别有安全感!”村民李先生说道。
2022年6月的一天,在持续降雨影响下,勐养镇突发山体滑坡。险情发生时,李先生的母亲突发疾病送医救治,被困途中,情况危急!派出所民警知晓情况后,立即冲进暴雨中,一面将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一面疏导交通、清理道路沙石,救护车最终得以顺利通过。老人出院后,李先生特地到派出所表达感谢。
2023年4月,一网民在“梁河警方”新媒体平台留言,称其母亲远嫁他乡多年、与亲人失去联系,直至去世也未能完成寻亲之愿,自己想帮助母亲完成遗愿……接到求助后,经多方对接,民警终于帮网友寻找到了失去联系多年的亲人,确认双方意愿后,民警为双方举行了简单的视频见面。“母亲心愿已了,我也找到了远在千里的亲人,多亏有你们,太感谢了!”
风里雨里有他们,出行路上有他们,日常生活都有他们。勐养派出所始终将群众事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靠近群众、服务上亲近群众,争做群众家门口的“贴心人”。
民俗盛会“护传承”
景颇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德宏州各县市,梁河县勐养镇为集中居住地之一。“目瑙纵歌节”历史悠久,意为“欢聚歌舞”,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震撼力很强,有“万人狂欢舞”的美称。它是景颇族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德宏州各族人民大团结、大联欢的盛会。
跳“目瑙纵歌”须有专门的领舞人,当地人把这个身份称作“瑙双”“瑙巴”,平日里,勐养派出所的景颇族辅警自当孔道不仅对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在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事业中也尽心尽力,于是他被乡亲们荣选为“瑙双”,参与领舞。
工作之余,自当孔道时常参与“瑙双”“瑙巴”领舞人的训练,并积极向族人长辈们请教,如何能在“目瑙纵歌”时严密分工、各司其职,把舞蹈动作做得更好、把民族文化传承好、把警民桥梁搭建好……
因熟悉本民族文化,自当孔道时常在各类案件中担任翻译。开展普法宣传时,“双语”讲解让法律知识更接地气;调解矛盾纠纷时,熟悉的景颇语让双方化干戈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