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祥,男,德昂族,1947年10月出生于梁河县河西乡勐来村委会二古城自然村,2000年9月从小学教师岗位退休, 作为土生土长的德昂族人,他始终认为传承和弘扬德昂族文化不仅是一种热爱、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他一直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德昂族民族文化遗产为己任,长期奔走在保护和传承德昂族文化的路上,从事德昂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搜集和编撰工作,撰写的《德昂族历史文化研究》成为研究德宏境内德昂族文化的第一部专著。赵家祥先后荣获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等荣誉称号。
笔耕不辍,以写传承民俗文化
赵家祥年轻时候一直在二古城小学和周边的学校任教,自小在德昂族传统文化熏陶中长大,对本民族民俗文化十分熟悉。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外流严重,他深深认识到德昂族本民族的文化正在一点点消逝,他痛心地说:“如果现在我们不抓紧'拯救'德昂族文化,再过几年或几十年,德昂族文化就会消失殆尽。到那个时候,小一辈甚至都不会说德昂族的语言,更不用说传承德昂族文化了。”作为德昂族儿女,他甚至传承是对少数民族文化最好的保护,于是立马着手保护和传承德昂族文化,进行德昂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搜集和编纂工作,包括德昂族历史变迁、文化习俗、民间节日和神话传说等。为了留存文字依据,他四处拜访前辈们,笔耕不辍、夙兴夜寐。2008年,由赵家祥个人撰写的《德昂族历史文化研究》一书出版,成为研究德宏境内德昂族文化的第一部专著。
多方收集,以物展示德昂族风土人情
实物是历史的最佳“讲述者”。德昂族没有文字,文化的传承总得有几件老物件来承载。
“别人都不做的事,忙啥?”“经费都没有,怎么做?”“这些老物件去哪里找啊?”周围人的担忧,没能阻拦赵家祥。这个淳朴的德昂汉子,用坚实的脚板去探寻,用漫长的岁月去验证。一家又一户,一寨又一村,一沟又一山,赵家祥用最笨的办法,搜寻着梦中的德昂文化。
赵家祥越走越远,哪顾得脚下有什么路。一次,好不容易在深山里找到几件有价值的东西,回程才发现自己走得太远,小路不通车,没办法,只能用人力扛出来,再搭一程农用拖拉机回到公路边,在出钱找车拉回家里。
2016年,赵家祥在盈江山区走访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德昂族铜算盘。望着制作精良,年代久远得连主人都不知道来历的铜算盘,赵家祥再难移开步子。不过这样的宝贝,主人又怎会舍得?赵家祥软磨硬泡,一次不行,就去两次,和对方聊自己收集德昂族器物的经历,讲德昂族的历史文化,最终打动主人,花了近半月的退休工资,顺利带回了铜算盘。
在赵老师的多年精心收集下,终于“淘”到了500多件实物,从炊具、生活用具、节日用具、祭祀用品到日常服饰,几乎覆盖了德昂族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直观地展示了德昂族的民俗文化。
自掏腰包,建成德昂族民俗博物馆
收了那么多老物件,总不能放在仓库里发霉吧?自此,赵家祥老人心中便埋下了建一个德昂族民俗博物馆的种子。没有经费,他就自掏腰包将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全部拿出来,一年做一点,经过16年的努力,投入资金45万余万,于2024年终于建成了一座民俗博物馆,让这些德昂族的历史文化见证者早日有个像样的“家”。从买地、买木头、房屋搭建每一步都有赵家祥老人的身影,为了节省人工成本,他亲自带领着家人当小工,从事拉土、搬石块、抬木头等重活累活。退休工资都用来建博物馆了,为了维持生计,赵家祥老人70多岁的老伴仍然坚持种地来赚取微薄的收入。
如今,德昂族民俗博物馆成了二古城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不论是村民还是外来的游客,都会到博物馆里驻足观看,感受德昂族独特的文化魅力。赵家祥老人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向他们一一讲解老物件背后的德昂族传统文化。
来源:梁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