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至20日,省发展改革委在梁河县组织召开云南省2025年以工代赈工作现场观摩暨培训会。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解读培训有关政策,开展交流并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副司长牛晓姝、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梁旭东参加项目现场调研,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推进处处长徐欣、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周余霖、省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处处长王莹参加培训会议。会议由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罗海主持,德宏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赵冬梅出席会议并致辞,全省16个地州发展和改革委、德宏州州直相关部门、梁河县有关负责同志到现场参会,其他128个县市及有以工代赈任务乡镇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参加。
会前,参会人员实地观摩了曩宋阿昌族乡瑞泉村、大厂乡回龙寨、九保阿昌族乡九保村以工代赈重点实施项目。
会议指出,以工代赈在不同时期扶贫减贫、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在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美丽乡村建设治理等方面成效显著。近年来,德宏州紧扣“促农增收”目标,有效组织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取得明显成效。
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要求,全力以赴做好以工代赈这项重要工作。坚守“赈”的初心,坚持“项目实施为民、项目建设惠民”导向,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和组织实施,动员更多脱贫人口、返乡农民工、受灾群众等重点群体参与工程建设,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持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会议要求,今年是“十四五”的最后一年,也是承接“十五五”的关键一年,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提升以工代赈的成效。一是进一步强化“赈”的初心认识,所有以工代赈工作都要围绕赈济、组织群众务工、给群众发放劳务报酬的初心来开展。二是进一步聚焦低收入群体和覆盖率,将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问题作为项目谋划储备的立足点,牢牢把握“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原则,资金投向要重点聚焦群众就地就近务工需求大的乡村,优先谋划适合低学历低技能劳动力的项目,多方面挖掘以工代赈项目吸纳就业增收的潜力。三是进一步加强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每月在重大项目库、一体化平台开展调度,按照序时进度完成项目劳务报酬发放。四是进一步推广以工代赈工作的宣传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梳理出“农推”“重推”清单,把推广作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群众就业的重要渠道。并及时总结工作亮点,提炼典型。
会议观看了全国以工代赈宣传片,回顾我国以工代赈发展历程和成效经验,学习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工代赈政策解读和示范项目案例实践经验,观看梁河县情和以工代赈宣传片。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以工代赈办、梁河县、楚雄市南华县、丽江市华坪县交流工作经验。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区域发展推进处处长徐欣围绕以工代赈政策解读进行授课。
近年来,德宏州深入贯彻落实中、省以工代赈决策部署,坚持以稳就业、促增收为核心,以提升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和自主就业能力为抓手,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持续抓好以工代赈专项实施,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国家、省发展改革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组织县市围绕群众务工需求争取上级支持。十四五期间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0个,争取资金16261万元。其中:2025年争取项目11个,到位资金7900万元。吸纳项目区群众务工1847人,发放劳务报酬2431万元,项目区群众人均增收1.32万元。目前储备申报项目6个,申请资金31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