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奔:以画笔传承民族文化
+ 收藏

雷奔,景颇族,1989年出生,插画师、装置艺术家,云南德宏陇川县城子镇人。一个对艺术充满无限热爱的青年艺术家,他的创作之路充满了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环保理念的独特诠释。他用自己的画笔和创意,将生活与艺术紧密相连,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深意的作品。

插画系列作品《德宏记事》《北山神话》景颇·《图腾故事》,装置作品《池沼舞台》《泡泡龙》《捕鱼猎手》等这些广受大众喜爱的作品就是出自雷奔之手。


把家乡风情融入艺术创作里
雷奔作画喜欢把家乡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作品中,比如把景颇族的生活场景和色彩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雷奔的画充满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他的作品不仅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今年与中国水利博物馆合作的儿童绘本《小蚯蚓寻龙记》中有一篇小蚯蚓在梯田遇到劳作的老水牛,这一场景的灵感就是来自于小时候的在田间劳作时的场景。”雷奔说。
“你觉得是什么给了你创作的灵感”记者问。
“家乡的风土人情,浓烈的民族色彩,让我更有艺术灵感。比如我们景颇族色彩就比较浓烈,作画时往往能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所作之画会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正是这份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


让废弃物变身艺术品

雷奔是一位环保装置艺术家。他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将废弃物转化为艺术品。无论是纸壳、草帽,矿泉水瓶,还是一件衣物,都能成为了他创作的宝贵材料。
“这是我一个朋友的裤子,被我拿来做成艺术品了。”雷奔来到一幅装置作品面前向记者介绍。
有一天,朋友来家里做客,把随身携带的景颇筒裙忘在了雷奔家中,第二天前来寻找时却让他傻了眼,筒裙已经变成了雷奔装置作品的一部分。
在雷奔看来,生活中的很多材料本身就是有色彩的,不用过多地增添色彩,利用身边的废弃材料本身就是一种向大众传递环保理念的举动。


回归家乡展现家乡风采


雷奔曾带着对艺术的无限憧憬与热爱走南闯北。但最终选择回归家乡,开启创作之旅,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记录家乡多彩神奇的民族文化。

“我做过酒店前台,工地搬砖工等等”雷奔笑着说,“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经历其实都是创作的源泉。每次遇到困难与挫折,只有画画才能使我平静,给我带来动力和希望。”

十多年前,急于了解外面的世界的雷奔独自一人去了外省打工,在异乡打拼的生活充满曲折,但他从未放弃画画。

“一个人在异乡的那些年,真的很困难,只有画画的时候才能找到一些抚慰。”

2019年,雷奔的叔叔生病住院,做了一个月的陪护。突然觉得这么多年在外,也没有好好陪过父母,于是决定回老家。

“家乡的很多场景就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创作的灵感,收稻谷的场景,当地群众参加目瑙纵歌节的场景等等。”

2023 年 8 月,他在杭州成功举办名为“舞蹈吧,原住民” 的数字插画个展,同时,和中国水利博物馆合作的《最“水”的一本书》等作品也相继出版。

雷奔凭借着对艺术和家乡的热爱,创作出了许多带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画。


陇川融媒 李平 孔扎选晶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