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放镇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是芒市、瑞丽、陇川“三城联动”和周边“三镇三乡一农场”的“中心集镇”,居住着汉、傣、景颇等多个民族,常住人口3.3万人,少数民族占辖区人口的78%。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民族杂居、语言不精等实际因素,发挥联动作用成为了派出所深化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选择。
近年来,德宏边境管理支队遮放边境派出所深化“警综网+”联动融合治理,在部门联动、纠纷分流、包保稳控、融合治理等方面不断探索新机制、形成新合力,为平安遮放添砖加瓦。
矛盾化解从“多头跑”到“一地解”
“那么多年她都没有管我,凭什么要给她盖房子……”今年2月,翁角村委会排某某家因为宅基地盖房的事激化了家庭矛盾,为了防止“小矛盾”引发大问题,该所迅速启动“五联”调解工作机制,商请检察院、政府综治办、司法所、村委会联合稳控化解。
镇综治工作人员安抚情绪、司法所人员释法说理、派出所民警阐明法律后果,经过多轮协商,找到双方利益平衡点,促成了双方达成协议,成功调解了该起纠纷。这一场景是遮放边境派出所深化警综网融合的缩影,该所紧扣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联动处置、跟踪回访等5个重点环节,探索“四早”、“四前”工作法,通过整合司法、综治、法院等力量,打造“一站式”矛盾化解平台,实现“问题联治、风险联控”。
与此同时,该所以深化警综网融合为抓手,探索社区警务团队、网格员“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常态开展全覆盖风险联排。今年以来,此类联动调解已成功化解劳资、邻里等纠纷2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
平安网络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创稳”
“少数民族群众知法懂法,才能配合好各项工作。”社区民警董成强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去年2月23日,岳某某和易某某因误砍了6棵铁木刀树,两人闹到了派出所。最终在民警和“火卟夲”宣防队员的调解下,易某某最终赔偿了2500元的铁木刀树受损费用,纠纷矛盾得到妥善化解。
该所选派民族民警、综治干部、“火卟夲”宣防调解队充实到“民语普法队”宣防力量,坚持用乡音拉近距离,用法律摆正事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在这个边境乡镇,“警灯闪烁工程”让群众安全感触手可及。该所构建“指挥室+边境巡控队+办案队”高效协同模式,指挥室实时研判警情,精准调度警力,社区民警化身“网格管家”,排查隐患、走访宣传,办案民警紧盯民生小案,实现“快侦快破”。同时,依托“云岭助守”小程序,充实群防力量,将警力投放在贡米大道等人员密集区域,提高巡逻防控频次,形成符合“遮放乡情”特点的“警综网+”共治共享之路,提高主防“三率”。2025年以来,通过可视化系统开展防控巡查86次,及时发现和处置警情18起,辖区警情同比下降7%,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0%。
边境管控从“粗放式”到“精准化”
“出发!”4月6日,在邦达村新村干河边境线,联合巡逻组按照前期规划采取步巡的方式,对边境要道、防护网、监控等物防技防设施进行实地巡逻踏查。山里有“老路”,他们也在不断地开辟“新路”。联合巡逻组在密林中爬坡、下坎,对边境窝棚、涵洞等易藏匿重点敏感区域进行了严格筛查,摸清边境管控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及时消除影响边境安全稳定的各类不稳定因素。
为了确保边境一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所整合派出所、警务室、联防所力量,依托物防技防设施,构建“三查、三巡、三管”三防融合模式,严密边境管控。今年以来,开展边境巡逻160次,联合排网12次。全面梳理历次涉边案事件特点,研定管控重点,探索重点部位物理标记,重点人事预警报告等措施,“一段一策”提升管控精准度。2025年标记重点部位58处,上报重点关注人员3人,重点部位物理标记工作法得到市边防办充分肯定并全市推广。
近年来,该所民辅警常年坚守边境一线,毫不松懈抓紧抓实抓细边境管控工作,联合巡边踏查拉紧了联防联控的共同纽带,齐心协力守好边,织密边境管控安全网,形成了“合力守边、开放兴边、合力强边”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