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盈江芒章:“四雁”领航 振兴乡村
+ 收藏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新时代下的新农村要通过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能人来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芒章乡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通过建强四支队伍,发挥“四雁领航”作用,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头雁引领,鸿雁争鸣,归雁反哺,雏雁培育,努力释放乡村振兴新活力。

“头雁”引领,建强乡村振兴“主力军”


2016年银河村党总支副书记杨春向看着自家130多亩茶园,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我要带领银河村的村民做自己的茶叶加工厂”,自此,从选址建厂到初步加工再到本地品牌打造,经历8年时间,现在他亲手打造的盈野红(红茶)和高黎贡高山绿茶已经成功销往全国各地,最远的已经到黑龙江、广东省等地。回首过往,杨春向从没忘记过党委政府给予的帮助,创业初期,在党委、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积极协助下成功筹集到了50余万元的初始创业资金。现在作为一名村党组织副书记,他将怀着这颗感恩的心,积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壮大银河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群雁高飞头雁领,杨春向始终铭记自己身上的使命,努力发挥好乡村振兴“主力军”的责任。

“鸿雁”争鸣,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坐落在芒章乡西南部大约5公里的鲁洛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戴橡胶长手套,头戴斗笠把全身都包裹得严严实实穿梭在花丛中,靠着自己的“甜蜜事业”养家致富,他们善于挖掘内生动力,把养蜂事业做得越来越红火,现在的鲁洛村已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人才+产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党支部“筑巢”,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带动村民发展“甜蜜”产业,酿出“增收致富蜜”。截至目前,鲁洛村养殖蜜蜂超过1000余箱,每户蜂农年均收入约为0.75万左右,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开辟了一条农村致富路,充分拉动了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在芒章乡,景颇水酒、傣族蓝染、茶叶、坚果等各行各业还有许许多多像养蜂人这样的“鸿雁”,他们齐聚争鸣,浩浩荡荡,释放出乡村振兴无限新活力。


“归雁”反哺,用好乡村振兴“回援军”


一是用好干部规划家乡“回援领头军”。芒章乡坚持把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举措,鼓励干部积极为家乡建言献策,想方设法让乡村建设“靓”起来。二是用好外出务工返乡“回援大潮军”。在新春之际,芒章乡抓住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大潮积极开展2024年务工人员返乡座谈会,积极争取一批懂技术、有技能、有想法,有闯劲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三是夯实乡村振兴软实力,提供就业创业硬条件。2024年,芒章乡积极梳理上报2024年项目库,储备上报9个项目,其中就有5个村集体经济项目,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坚实的后备基础。除此之外,芒章乡积极争取省级公益性事业财政奖补事业项目,目前璋刀村委会的罗朗、茅草寨、汉族寨村内道路改建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极大改变了当地的村容村貌,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了舒适、干净的人居环境。


“雏雁”成长,培育乡村振兴“后备军”


芒章乡在强“头雁”、用“鸿雁”,引“归雁”的同时,更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相帕村郭贤福,大专毕业以后,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立志要在这片土地上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今,进入村委会工作3年的他,在今年德宏州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还被推选为青年代表。当疫情来临时,他连续三次主动报名支援瑞丽市疫情防控工作,他说“我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培养”。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始终以“空杯心态扎根”,以“昂扬”的姿态干事,以“严实”的状态律己,铆足青春干劲投身基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雏雁展翅,蓄势翱翔。芒章乡将立足实际,集中选拔培养一批需则能上、上则能用、用则放心的“雏雁”队伍。除此之外,芒章乡也在积极为贫困学子争取各类奖补项目。2023年全年,芒章乡雨露计划项目实施到户补助,全乡共申请了69名,其中40人申报了春季学期雨露计划,发放金额共达9.05万;29人申报了秋季学期雨露计划,发放金额共达5.75万,2024春季雨露计划芒章乡共申请了32人,发放金额共达6.5万,其中脱贫户达到全覆盖,资助比例高达100%。


记者:陈浩艳 供稿:芒章乡 段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