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榴背包警务 为民服务画“枫”景
+ 收藏

一台照相机、一摞宣传资料、一张警民联系卡、一本矛盾纠纷排查登记表……这是盈江边境管理大队昔马边境派出所社区民警“红石榴警务背包”中的物品。小小的背包,承载着民情民意,肩扛着守护一方平安的责任与担当。

1721983928787.png

今年以来,昔马边境派出所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紧盯派出所“主防”定位,将平安建设与派出所基础工作深度融合,推行石榴红+警务蓝红石榴背包警务为民服务模式,组建侨乡红石榴背包警务队,将送证上门、入户走访、法律宣传、安全防范、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化解等警务工作“装”进背包,让“红石榴警务背包”化身“行走的警务室”,让“群众跑路”转变为“民警跑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把服务“背”到群众家门口

“现在腿脚不利索了,我们的民警会背个包主动上门来办理身份证件,办完了还送到家里来,太方便了”村民李爷爷高兴的说道

在日常工作中,民警背着装有文件袋、警民联系卡、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照相机等装备的红石榴警务背包,深入辖区村寨完成“信息采集、人口管理、为民服务”等工作。从派出所到村民家中,一来一往,这看似简单的行程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李阿姨的孙女上学要落户,张大爷家的户口簿丢了要补办,左叔叔的身份证将到期要换领……把这些问题一一记录下来,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有问题的记录清楚带回所里。

1721983967633.png

今年以来,昔马不断延伸和拓展服务范围,推行背包警务上门,把“最多跑一次”尽可能延伸到“一次不要跑”,将警务触角延伸到辖区最前沿。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社区民警在走访入户过程中采集信息、拍摄证件照,回所后提交资料给户籍窗口办理,待证件办理好后尽快送证上门,做到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期间,共累计上门办理身份证、落户材料4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多个,大大提升辖区的群众满意度和警民熟悉度。

把和谐“背”到群众身边

群众工作,不仅要破案挽损,更要解开群众心里的“结”。近日,社区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来自昆明某花卉公司的李先生在辖区承包了一片田地用于长期种植“树毛衣”,种植期间,曾多次被村民放养的牛踩踏损坏,李先生随即对种植田地周边进行围挡。714日晚,保边村民周某所养的牛进入到李先生所承包种植“树毛衣”的田地,造成部分种植物被踩坏,李先生对此十分懊恼,要求周某进行高价赔偿,后双方因赔偿价格大吵一架,协商无果。为防止矛盾进一步扩大,“红石榴背包警务队”民警主动走访双方当事人,稳控双方情绪,迅速启动“警格+网格”“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多元联调工作机制,从双方当事人的诉求焦点出发,消除双方的对立情绪,通过3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劝导,在多方努力下,当事双方就赔礼道歉、赔偿问题达成了一致,成功化解了李先生与周某之间的矛盾。

 “别小看这些鸡毛蒜皮的‘小纠纷’,如果处理不及时,久而久之就会使问题变得复杂化……”“红石榴背包警务队队长董明溧介绍道。

最好的守护就是“止于未发”,在“红石榴背包警务”走访过程中,民警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工作目标,利用走村入户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全方位搜集、掌握辖区动态和信息,摸清底数,建立“警网融合”机制,推进“警村一体”“警网一体”,将社区警力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依托“网格化工作群、村寨交流群”等社交工作群,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形成双向互动。

今年以来,主动发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起,辖区矛盾纠纷现场调解成功率达100%,辖区刑事、治安案件较往年大幅下降,社会治安持续和谐稳定。

把平安“背”进千家万户

“咱们民警每次来,都从背包里拿出宣传册,向我们宣讲防电诈、防盗窃、火灾的防范知识,为我们出主意,还临走前每人递上了一张‘警民联系卡’,说以后有任何需要的地方方便联系”团结村村社干说道。

1721983947334.png

结合当前反诈、防盗等工作的严峻形势,民警将“红石榴背包警务”与普法宣传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红石榴背包警务”广泛摸排和征集意见,找准辖区群众关心的普法宣传热点难点问题,分类定制“普法菜单”,打造不同主题的“普法背包”。针对治安状况比较复杂的地域,重点普及治安防范类法律法规,针对矛盾纠纷易发的地域,重点普及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立足企业、场所安全生产,着力开展防火防盗培训演练,抓住重点群体,反复进行反诈、防拐等法律知识解答。通过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民警将群众最关心的防诈、防盗、防火,禁毒、禁赌、禁黄以及户籍业务等相关法律知识资料和宣传手册随包携带,及时送教送法到家、到群众身边。

“警务包里有责任、群众心里有民警”。昔马边境派出所通过延伸挖掘“红石榴背包警务”潜在效能,着力把辖区社情民意、群众“急难愁盼”背在肩上,把“法律政策、平安建设”背到群众身边,架起了一座警民“连心桥”,将藏青蓝的身影深深扎进群众的心里,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身边的“大事小情”,大大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通讯员  戴士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