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近年来,铜壁关乡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以党建为引领,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将移风易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铜十条”引导“软约束”
移风易俗有章可依
2020年底,铜壁关乡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按照道德教化与依法治理相融合的要求,几经推敲商讨制定了符合乡情实际的村规民约“铜十条”。“铜十条”的制定,符合群众期盼、贴合乡情村情,把移风易俗与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有效结合,铜壁关乡相关负责人说:“‘铜十条’制定后,把乡亲份子、办事时限、宴席标准都进行了细化,有效遏制互相攀比不良风气,说出了大家不好意思说、不敢说的话,现在群众专心念好致富经,再也不担心红白事的问题了。”2022年,铜壁关乡进一步推出景颇语版“铜十条”,让村规民约更接地气、入人心,“铜十条”因其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得到全乡群众的大力支持并取得良好成效。
“铜十条”引导“新路径”
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8.27万亩,其中铜壁关境内6.74万亩,占14%。辖区内植被保护良好,物种丰富,珍稀动植物种类较多,原始森林生态保护完好,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菲氏叶猴、蜂猴等15种,一级保护植物东京龙脑香、云南蓝果树等5种。俗话说“靠山吃山”,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曾靠捕猎为生,传统的生存方式让生态环境一度遭到破坏。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引领下,文明乡风的倡导下,“铜十条”用村民听得进的语言讲做得来的举措,村民主动放下了“斧头、砍刀、兽夹”等赖以生存的“家当”,自觉投身于生态保护中,实现了“旧习惯”向“新理念”的转变,许多新的物种不断在保护区内发现,动物种类和种群不断增加,村寨边一度出现“熊出没”的惊喜。
“铜十条”引导“新思路”
乡风文明焕发新貌
“铜十条”制定之前,芒那线铜壁关乡段,特别是小辛寨至茶山寨的公路上,不管春夏秋冬还是晴天雨天,随时可见四五十头黄牛躺在公路上,对过往车辆见多不怪的牛群,即便车辆到了面前,依然视而不见。不按喇叭,你可能会等上几十分钟才能通过;你按喇叭,它看你一眼,又悠然自得,那一路上牛群的粪便,肮脏恶臭令人作呕……总之,对人居环境的提升而言是致命的伤痕。“铜十条”施行之后,在村规民约的约束和群众的自觉监督下,养牛户逐渐改变养牛方式,还给道路应有的清洁与安全,仅一个月内,道路环境就发生了焕然一新的改变。
村规民约不是一纸空文,更不是墙上的装饰品,它是集广大干部群众智慧的成果,融入民心才能更有力度。铜壁关乡以村规民约为切入点,通过修村规、定民约、树新风的方式,乡内各村“约”出了良好的村容村貌,“约”出了移风易俗新风尚,更让村民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为了“当事人”,乡村发展呈现出一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喜人景象。
供稿:县委文明办 铜壁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