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的首个周末,古里卡“周末篮球日”如约开打,村民曹学全是组织者也是球队的主力队员。 “平时做农活,一到周末,村民自发聚起来打篮球赛。你看,有四五个球队呢,需要抽签排场次。”曹学全说。赛场边,盈江县弄璋镇古里卡村男女老少齐动员,鼓掌声、欢笑声、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定居 发展产业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曹学全记得,他家原本在边境线上的古里卡老寨。“大人办事、小孩上学都要下山。土路上遍地乱石,几场暴雨就会被冲断。”曹学全说,每年秋收后,村民都要开着装载机修路。
2004年,古里卡老寨因遭遇泥石流,整村搬迁至坝区新村。定居新村后,古里卡人逐渐适应转变,在惠民政策的引导下,用了20年的时间,靠双手创造了与祖辈不同的新生活,实现了从定居到安居。
搬迁后的新村土地平旷,村舍俨然。曹学全家的二层楼房有4间卧室,三代人有了各自的生活空间,还用上了清洁方便的卫生洁具。
“村庄美了不等于群众富了。古里卡村在坝区没有耕地,要让村民生活富足,一定要想出路。”弄璋镇古里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曹忠介绍,为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村“两委”多处奔走,取得了镇党委和挂钩单位的支持,坚持以党建引领,发挥党支部核心领导作用,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群众”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百香果、香椿产业,引领群众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过去家家户户守着几亩山地,辛苦种植一年,收获无几,只能外出打工。现在种植百香果,一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百香果种植大户曹新说。
曹忠介绍,通过入股分红、就业车间务工等方式,群众实现就近就便增收。2023年,古里卡村人均年收入超14000元。
宜居 文体活动点燃老百姓生活热情
带球过人、运球突破、上篮投球……每周日上午10时,古里卡村篮球爱好者、志愿者都来到篮球场,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队友出场顺序。这是古里卡村打造的“周末篮球日”特色文体品牌活动中的一幕,活动召集人曹大介绍,村民因热爱打篮球,约定俗成每周末自发组织开展乡村篮球赛,汉族、傈僳族、景颇族等各民族同胞亲如一家。“周末篮球日”坚持“党建+”“文化+”引领,鼓励群众自发参与,吸引全村近50%的村民热情参与,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平时干农活,周末聚在一起打打球。”村民曹大说,“对我们来说,篮球就是爱好。但我们心里也有一个梦想,希望到更大的舞台参赛,展示团队精神。”古里卡村民自发组织的运动项目日益增多,除了篮球赛,还有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文体活动接地气,连情谊,既锻炼了身体,又改变了乡风,营造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氛围。
如今的古里卡村,跳舞、打球的人多了,酗酒闹事的人少了,“酒少球多”成为村民热议的话题。各民族群众融洽相处,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美好愿景。
乐居 共建共治共享让百姓更有幸福感
跳舞、唱歌、踢皮球……古里卡村综合文化活动广场热闹非凡。“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人口不足千人,茶余饭后村民都喜欢聚在这里纳凉、聊天,交流种植技术等。”曹忠说,古里卡村以村民住宅为主载体,聚焦“全龄段、全功能、全人群、全覆盖”,从共建共治共享村庄出发,打造涵盖一老一小、便民惠民、共治共享等多方面的文化活动广场,不断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村民余雅各今年77岁,患有高血压:“以前我们住的地方偏远,看病、开药也不好去医院。现在村里就有医生,还定时上门服务。”
人们热爱新家,许多人家在房顶插上国旗,在院子里养花。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们每周五自发轮流打扫村子卫生。
村里设有农家书屋,老人小孩都喜欢进去翻一翻、看一看。“农家书屋藏书很多,我经常去看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村民曹五说,“村里每季度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广场上时常跳起热烈欢快的三弦舞。”
基层的和谐稳定,归根到底离不开依法治理。古里卡坚持党建引领,以“10联户网格”为抓手,组建普法队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妇女维权、婚育新风、矛盾纠纷化解、交通安全、防溺水知识等普法宣传。“不懂法可不行呀,好在村里有普法队,隔三岔五给我们普及法律知识,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村民栋七感慨道,村里各民族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相互尊重,大家处得其乐融融。近5年来,古里卡村以党建力度提高民生温度,使基层治理由冷冰冰变成了暖洋洋,村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了。
“我们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衷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帮助。我们也要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低保户曹五坐在广场旁的石阶上,一边逗逗踢足球的孩子,一边向邻居请教种植技术,这便是边疆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真实写照了!
盈江县弄璋镇 叶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