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南方电网云南德宏供电局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国家“一带一路”最前沿,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小水电集群管理最复杂、绿色清洁能源占比最高的特点。德宏供电局立足自身实际,聚焦新型电力系统、 智能调度、带电作业、无人机巡检、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及应用,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德宏供电局不断提“质”向“新”,累计授权国内专利184件、国际专利13件,软著拥有数34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各类创新奖项190项,其中“基于云平台的测试设备远程管控及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成果获得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数控式SF6智能补气机”获全国总工会优秀奖,“基于TRIZ理论研制一种用于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站用交流系统改造临时过渡电源系统”获评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项目。
“桥接法”新技术实现配网检修靶向治疗。已完成云南省首次“桥接法”带电作业新技术应用。该技术配合10千伏那目线配网自动化改造工程,将原本需要停电3天的“大兵团”式停电作业“化整为零”,真正做到“节能不停电,检修无感知”,极大地提升了供电可靠性。
全电压等级程序化操作全覆盖。实现云南电网首家通过程序化一键顺控完成220千伏变电站新投操作,节省时间80%以上;完成对500千伏德宏变500千伏1号主变开展程序化停电操作,时间从3小时节约到21分钟。至此德宏电网已实现10千伏至500千伏全电压等级设备程序化操作。2024年,基于DCCS系统、OCS系统以及二次远方运维平台的一、二次设备融合操作的“一键顺控”电网运行方式调整在陇川片区试验成功,实现运行人员在电网方式调整中站端操作零配合或少配合,为基层减负增效;调度端OCS系统一键成票、自动校验、程序化操作退出220千伏陇川变31个设备间隔遥控出口软压板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远方一键投退安措在 220千伏变电站实用化成功。
数字化转型工作有成效。推动数字化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采用“线上+线下”、“送教上门”模式,大力推广RPA应用(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共开发了72个RPA机器人,涵盖财务、生产、综合、营销、人资等业务域,极大地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在全省举办的首次RPA技能竞赛中斩获一、二等奖。深化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完成70个“云景”场景开发,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企业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业务链条全环节可观、可测、可调、可控。配网自愈加速覆盖,持续推进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级自愈建设,已投入配网自愈 239条,自愈覆盖率达99.17%。
无人机激光建模,助力巡检智能化。德宏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率先引进三维激光雷达扫描建模技术。利用该技术可获取输电线路设备和周围环境的密集点云数据,建立三维模型。通过对点云数据的分类和分析,可以精确测量线路通道内的导线弧垂、跨越物、树线距离等关键参数并自动识别出靠近输电力线路的植被、建筑物等隐患点,有效解决人工巡视中线路树障、交跨物等隐患排查缺漏、距离测量、复核难的问题,实现隐患点的快速准确定级。截至目前,德宏供电局已经完成3290公里输电线路的信息采集工作。
筑牢网络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要求,着力强化网络安全“人、物、管理、环境”等本质安全能力建设。按照“实战引领、全域防御、纵深防御、攻防兼备”的原则,围绕“基础资源、技术管控、运营体系、技术平台、人才队伍”5个要素,建立“全域全程、省地一体、专业联动”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实现“资源统一配,标准统一定,布防统一设,过程统一管,平台统一建,监测统一看,威胁统一报,指令统一下,作业有人盯,应急有指挥,事件有分析”的目标,推动网络安全领域向本质安全发展。
德宏供电局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聚焦新型电力系统、 智能调度、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及应用,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让新技术更好地服务生产。(德宏融媒记者 杨腾荣 通讯员 杨天国 陈会荣 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