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德宏 英才兴边】樊涌:“跨界”艺术家的人生不设限
+ 收藏

开栏语:人才是第一资源。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向此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回望2024年,可以清晰找到答案。


这一年,德宏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倾力为人才成长培植沃土、提供环境、搭建平台,塑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凤尾竹”育才项目、“金孔雀”引才项目和各类工作站项目……一项项重磅举措展示了德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信心和底气。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改变正在发生。德宏州委组织部、德宏州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智汇德宏英才兴边”系列报道,带你了解各领域“英才”是如何尽己所能为德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见证德宏与“英才”的双向奔赴。


樊涌:“跨界”艺术家的人生不设限


清晨的雨林,溪水潺潺,虫鸣鸟语,不绝于耳。拿起相机,樊涌沿着小路走进雨林深处。“咔嚓咔嚓”,一阵快门声响起。此时,一只枯叶蝶静静地停在枝头,翅膀如同一片枯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微信图片_20241114161233.jpg


优雅灵动的孔雀、婀娜多姿的舞者、枝繁叶茂的榕树、气势恢宏的勐焕大金塔……午后,樊涌傣族剪纸工作室里,一把剪刀,一张红纸,辗转腾挪间,便诞生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


微信截图_20241121093927.jpg


作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樊涌时常会将自己观察和拍摄到的各种德宏元素体现在剪纸中。故乡的山水滋养着他的创作灵感,承载着他的希望、坚持、梦想。



是热爱,是念念不忘


1973年,樊涌出生于德宏的一个傣族寨子,每逢节庆,大家都会齐聚奘房,老人们会剪各式各样的剪纸,把奘房装点得很热闹。从那时起,剪纸就在他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1989年,德宏州开展文艺人才培养工作,16岁的樊涌成为培训班中的一员,到云南艺术学院参加培训。同年9月,他考入该校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在学校里,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他还从舞台美术的中国脸谱设计中找到了剪纸创作的灵感,在毕业设计时完成了11米长的大型剪纸《景颇族目瑙纵歌》。


1992年,他毕业后回到德宏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从事舞美设计工作。工作之余,他割舍不了心中那份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下乡演出时他走村串寨,深度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特色,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我心灵释放的一个窗口。”在剪纸过程中,他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忘却工作的压力和繁忙。


微信截图_20241121094249.jpg


1993年,参加工作后的樊涌第一次参加芒市西山乡举办的目瑙纵歌节。清晨,薄雾朦胧;中午,阳光热烈。山顶上,数千人踩着鼓点跳舞,脚下是飞扬的尘土,脸上是幸福的笑容。这个场景给了他极大的震撼,剪纸作品《云中舞蹈》因此诞生,获得了“2001中国民俗风情剪纸大赛金奖”,此后一直激励着他进行创作。


《云中舞蹈》.jpg


1996年,他下乡演出期间,听到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龚全国吹奏了一曲《竹林深处》。“当时座无虚席,人们都沉醉其中,葫芦丝真是天籁之音。”他记下这个场景,创作了剪纸作品《月光曲》。

 

 之后的几年,手中的剪刀,仿佛有了一种魔力,他巧用“圆、尖、方、缺、线”基本技法,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剪出千姿百态的事物。一件件形象鲜活、韵味别致,看似随心所欲,却又浑然天成的作品随即诞生。2001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彩色剪纸作品集《奇域剪风》。


奇域剪风.jpg


2009年,傣族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樊涌成为德宏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他主动按下了创作的暂停键,开始沉下心来思考剪纸发展新路子。


2014年,樊涌到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担任学校东南亚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国家级非遗项目高校创意工作室傣族剪纸专任教师。“不仅要创新,还要注重后续力量的培养。”课堂上,他不仅手把手教技巧,更以剪纸讲述德宏故事、中国故事,至今已教授1.7万余名中缅学生。


樊涌教授学生剪纸 2.jpg

樊涌教授学生剪纸.jpg


不设限的人生有多酷?


8年前,樊涌爱上了微距摄影,“走进雨林”是他的一个主题。“在这里,一棵树的崛起便有一片森林的希望,一群飞鸟掠过就能覆盖整片天空。德宏生物多样性资源得天独厚,动物种类多,稀有、特有物种层出不穷,我拍到了无数昆虫的精彩瞬间。”他说道。


微信图片_20241114161229.jpg

微信截图_20241121094549.jpg

微信截图_20241121094559.jpg


在樊涌的手机相册里,记录着各种各样奇妙的植物和昆虫:瓢虫摆动着圆鼓鼓的身躯,蚱蜢在枯叶间搜寻发出“沙沙”声,蜻蜓睁着如绿宝石的眼睛与你对视,蜘蛛的背部带有奇妙的花纹,小蘑菇努力生长高昂着脑袋……犹如一部有趣的植物和昆虫百科全书。



2024年8月,他和两位好友以“雨林秘约”之名开办了一场德宏自然生态微观摄影展,这是德宏首个以雨林微观为主题的摄影展,展出130幅涉及80余种物种的高清写真。“昆虫一般都很小,且善于隐藏。想要拍摄一幅有故事性、趣味性的精美微距作品,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技巧。”樊涌说。


在野外拍摄,经常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被蚊虫叮咬是常事。他却说:“成就一幅完美作品,需要经年累月的等待与思考。有生命力的作品永远是未完成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微信截图_20241121095417.jpg


生而热忱,方能一路向前


在樊涌的微信朋友圈里,新发现、新作品、新感悟都会被一一记录下来。“我这个人藏不住东西,总想把它分享出来。”他向我们展示了最近的作品《雨林里的眼镜王蛇》,画面中只有在雨林里才能看到的植物,蜥蜴、变色龙、青蛙、蚂蚁、螳螂、大象、眼镜王蛇,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德宏特色的创意剪纸画。


雨林里的眼镜王蛇.jpg


在他看来,每一件原创作品都是有生命、有灵魂的:“人有人的节奏,四季有四季的节律,万物有灵,我恰巧记录了这些时刻。”


弹指间,樊涌已经51岁。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非遗传承人、自然生态摄影师、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云岭技能大师、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东南亚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一个个“跨界”的新身份,是他不停尝试新鲜事物,不断解锁新技能,成就无限可能自己的最好证明。


他说:“51岁,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德宏融媒记者  董绿叶  赵玮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