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德宏 英才兴边】柴静:带给孩子成长的力量
+ 收藏

“我们应该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给孩子成长的力量。”这是瑞丽市民族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柴静发自内心的领悟。从教18年来,她始终怀着一颗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在教育教学事业上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全力守护好学生的健康成长。


以生为本 孜孜不倦

柴静曾在瑞丽市第一小学任教多年,一直是语文教学骨干。2017年她调入瑞丽市民族小学,接触到寄宿学生后,让她有更多的时间,能更深入地去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学生的成长是全面成长的过程,有的困难家庭的孩子背负着许多压力,老师不能只关注学科成绩,应该给予他们更多支持。”

柴静曾经教过一名有抑郁状态的学生,虽经多方开导鼓励,却收效甚微。后来这名学生转去芒市就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州民一中。柴静得知,新的班主任老师为这名学生过生日,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拥抱了他。“我怎么就没想到给他一个拥抱呢?”柴静深受启发,觉得要做到教书育人,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自此柴静更加用心关爱学生,时常与学生谈心聊天,操心他们的学习、起居、饮食、健康、情绪波动等,每天一大早到校,晚上看到孩子睡了才回家。久而久之,师生之间亲密无间,她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学生成长的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

以学生为师,想学生所想,柴静深化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她认为,小学教育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积累,用活动滋养、学科滋养、教师陪伴的滋养,给孩子学习的力量、交友的力量、面对挫折的力量等,让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好。

柴静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倡导并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如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课堂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运动习惯,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进步。


团结进取    共同成长

“我们有一个优秀温暖的教师团队,大家互帮互学,共同成长进步。”柴静表示,团结进取是瑞丽市民族小学的优良传统。她刚担任领导岗位时,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深感压力巨大。好在有老师们的帮助和支持,让她度过难关。她加倍努力,虚心向同事请教,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很快融入集体。

为了熟悉掌握学校情况,她在笔记本上贴上了听课表、宿舍安排表、工资表、教室排班表等表单,每天对照检查工作。她尊重教师意见,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努力提高教师的获得感。曾有一位理科毕业的语文老师想调岗去教数学,柴静支持他发挥所长,使这位老师成了数学教学骨干。

柴静带头抓好教学创新。为了教好拼音,她查阅了大量相关书籍,不止步于读准“a、o、e”,还要弄懂背后的深意。她深研语文课程,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在书法、阅读、口语表达、写作等教学方面特色突出。她开展课题为《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文设计》的研究,在全州教体系统“百名书记校长讲党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荣获“2023年云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骨干教师”称号。

“每个老师的课我都要听一听,我们一起研究改进。”柴静鼓励青年教师作职业规划,积极推动“青蓝工程”,带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她组织学科组依托校园活动、教研活动、德育等开展思政育人,积极挖掘社会实践资源,创新构建“童心思政课程群”体系构架。她落实好“双减”政策,积极抓好射箭队、拳击队、傣族果雕队、鼓号队、合唱团等学校社团活动,让学生得到全面培养。

近年来,瑞丽市民族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显著提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走进校园,学生彬彬有礼,教师和蔼可亲,读书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乐学、尚学的美好场景。

柴静的理想是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她相信,心中有光的老师,才能用自己的光芒照亮孩子蹒跚前行的路。(德宏融媒记者 王磊)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