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村的幸福密码】一颗柠檬的重量
+ 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在德宏州成立70周年之际,德宏州融媒体中心推出“中缅边境村的幸福密码”系列报道,生动展现云南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德宏实践,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验启示。

  眼下,地处中缅边境的瑞丽市勐秀乡等扎村芒帽村民小组,柠檬迎来采摘期。走进郁郁葱葱的种植基地,柠檬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柠檬的清香沁人心脾。村民穿梭林间,采摘成熟的果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住“柠檬房” 开“柠檬车”

  “今年柠檬套袋400多万个,每套一个袋劳务支出7分钱,仅这一项开支就得28万元。”村民梁昌云的生产车间里,30多名工人正在对柠檬进行分拣、清洗、分级、装箱。他沏上一壶茶,安静地注视着这一切,脸上泛着淡淡的笑容。

  2009年,梁昌云承包300亩土地,成为村里第一个大规模种植柠檬的人。

  “酸溜溜的柠檬,哭兮兮的脸。”在梁昌云之前,也有村民种过柠檬,但种植分散、方法传统、灌溉条件差、鲜果销售难,经常是丰收不增收,村民有苦难言。

  “一年365天,我有300天‘泡’在地里,胶鞋坏了一双又一双,雨衣破了一件又一件。”梁昌云选择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通过科学种植、精心管理,2011年,实现亩产鲜果400公斤。当年收购价每公斤17元,他尝到了丰收的甜头,靠着种植柠檬的收入,他住上了崭新的“柠檬房”,开上了心爱的“柠檬车”。

  2014年,柠檬收购价格低,没有盈利。但梁昌云凭着一股子韧性,坚持了下来,并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400亩。

  种植柠檬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村民纷纷前来向梁昌云讨教,全村47户村民全都种上了柠檬,总面积扩大到1000多亩。

  “按均价每公斤6元来看,今年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梁昌云咧着嘴笑了。他的身后,越来越多的“柠檬房”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柠檬车”出现在了村道上。

  打工者变创业者

  “你不是我们村的人,怎么老赖着不走?”梁昌云时常这样调侃蒋明东。“我走了,就让你帮我打理柠檬地!”蒋明东随口应道。这样的对话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蒋明东来自保山市。10多年前,他来到芒帽村民小组,帮助村民砍收甘蔗。看到种植柠檬赚钱,便萌生了租地的想法,并立即付诸行动,用打工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跟村民租了17.8亩地,种上了柠檬,在村里扎下了根。

  刚开始种植柠檬时,蒋明东是个“门外汉”,遇到病虫害不知所措,只好向其他村民求助。在梁昌云等“土专家”的帮助下,他很快掌握了种植管理技术。

  “人可以休息,树不会休息,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不能闲着。”蒋明东手脚勤快,精心管护柠檬树,除草、施肥、杀虫、梳果、套袋,不敢怠慢任何一个环节。

  辛勤付出,终有回报。种植柠檬让蒋明东的钱袋子一天天鼓了起来,2021年实现毛收入8万多元,2022年实现毛收入11万元。

  忙不过来的时候,蒋明东就雇佣工人,帮别人打工的日子渐渐存在了记忆里。

  除了蒋明东,另外3户外来户也先后来到芒帽村民小组,租地种起了柠檬。

  从不敢种到争着种

  芒帽村民小组的村脚,南缅河静静地流向了缅甸方向,它见证着柠檬给村子带来的变化。

  “过去村民没事干,成天到南缅河打鱼摸虾,今天把石头翻过来,明天又把同一块石头翻过身去。”芒帽村民小组小组长蒋寿平感慨地说,现在家家户户种柠檬,人人有活干,村民的心思都放在了产业发展上,混日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刚开始免费发放果苗和化肥都没人种,现在大家争着抢着种,生怕错过了机会。”早些年,好多村民对柠檬种植持观望态度,梁昌文就是其中一员,第一年甘蔗价格好种甘蔗,第二年柠檬价格好铲除甘蔗种柠檬,第三年甘蔗价格好又铲除柠檬种甘蔗,浪费了好多时光。如今,他安安心心种植了40多亩柠檬,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村民勒排弄一开始对柠檬种植有抵触情绪,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行动。后来,在村里种植大户的影响和带动下,他也坐不住了,撂荒的土地种上了绿油油的柠檬树,现在每年多了5万元的收入,天天就往柠檬地里钻。

  村民杨木介已到耄耋之年,和孙女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艰难。2020年,她以家里的30亩土地入股,和租户合作种柠檬,家里每年有了4万多元的分成,日子终于走上了正轨。

  “我们村子产的柠檬成色好、汁水足,远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还出口到了俄罗斯。”蒋寿平随手从柠檬树上摘下一颗果子,掰开后将汁水挤进了嘴里,那分明就是“甜”滋味。

  德宏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文娟 李晓明 张发文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