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82年,千里祭英烈

4月22日上午,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芒市天气阴沉,雷牙让山上,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一侧,曹永裕从2300多公里外的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热柘镇布心坪村赶来,长跪在大伯曹伍钧的墓碑前,悲怆地说道:“大伯,我来看你了!”

这一刻,山河呜咽,天地动容;这一刻,花容失色,草木含悲。

牺牲82年后,曹伍钧终于和家人“团聚”了。

这一切得从一块洗衣石说起……

特殊的洗衣石

20世纪60年代的一天,芒市白水井旁的河边,南侨机工刘传授看到女儿正在一块规整的石头上洗衣服,顿时心生疑惑:怎会有如此顺手的洗衣石?便上前翻看,发现石头上刻有文字,辨认出是一块墓碑。

碑上的文字是:

曹君伍钧,粤东梅县人也,行年三十有二,秉性仁爱,饱贮学识,尤其为国为民更具热忱。民国十九年侨居南岛,虽业裁剪,但每于工余之暇,常参加救亡工作。自七七神圣抗战开始以后,即拟弃业从戎。缘士进无门,故暂待时机耳。至南侨总会组织机工回国服务团时,遂乃投身霹雳赈会,受技术之训练,专心苦究以期其成。于民廿八年八月霹雳赈会资遣回国,编入西南运输处第九大队服务,日夜辛勤不敢惑怠,以期报国于万一。民卅年改编十五大队,至卅一年一月廿四日与强等驰车畹町,返程至芒市加油站前,正待加油之际,而不幸事踵至矣。盖第十大队分队长戴鳌驾车失慎,将曹君之车撞坏并将曹君辗毙。呜呼痛哉!国难未除,而君先死,其功堪纪,其死可惨矣。强等恐日久湮灭,特立墓石,是为之记。

肖毅强暨回国同志代纪立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二月吉旦立

从碑文可以看出,墓碑是为南侨机工曹伍钧而立。曹伍钧1939年8月服务于西南运输处第九大队,1941年改编进入第十五大队,1942年1月24日因车祸去世,时年32岁。

1990年7月,德宏州政协及潞西县政协搜寻到这块墓碑,重新修葺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时,立于纪念碑一侧,供世人瞻仰。

曹伍钧就是曹东生

“没想到大伯会用别名,还好我一直没放弃。”曹永裕今年62岁,他告诉记者,大伯本名曹东生,之前自己一直通过网络途径在找寻,可久寻无果。

今年4月8日,这条寻亲路终于迎来了好消息,但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2023年12月21日,“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发起人孙春龙发布视频,呼吁为广东梅县(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籍南侨机工曹伍钧寻亲。

视频发布后,梅州市的热心网友纷纷转发,因为视频中显示是广东梅县人,故从梅县区和梅江区等地展开寻访,均无果。为此,梅州市政府扩大寻找范围,将寻找资料发布给各县区的义工协会组织,让他们帮助寻找。

“我们发现平远县热柘镇布心坪村的曹东生信息与曹伍钧基本吻合。”平远县义工协会会长林康华介绍,视频发出半年后,终于有了线索,后经辗转找到了曹东生的侄子曹永裕。

“我从小就听奶奶讲大伯的故事,看视频我觉得曹伍钧和曹东生很像。”曹永裕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时间与视频发布者孙春龙联系,确认了相关细节。

随后,曹永裕翻出奶奶留下的缓役证明书,证明书上,“缓役原因:同胞兄东生(别字钧伍)加入华侨机工团在昆明训练”的字样清晰可辨。

伍钧和钧伍,一字之差,曹永裕还心存顾虑。

幸运的是,曹永裕还找到了一份奶奶手抄的家谱,关于曹东生,家谱里写到:东生十八岁往南洋,在抗日战争时期回至云南省任滇缅公路的运输分队长,后遇难葬于昆明芒市,服务时号伍钧。

曹永裕就此认定,曹伍钧就是曹东生。


“大伯,我带你回家”

“大伯,奶奶临死前一直还念叨着要带你回家,我今天终于完成奶奶的遗愿。”跪在曹伍钧的墓碑前,曹永裕泣不成声。

确认了大伯的消息后,曹永裕和家人商量,尽快抽空到芒市祭拜。

4月20日,曹永裕和妻子吴运香,侄女曹美霞,侄女婿黄银生,一行4人坐上了广东前往云南的飞机。

4月22日一到芒市,曹永裕一行便直奔雷牙让山。

从山脚到墓碑不过百余米,曹永裕却走得格外缓慢,沉重的步伐难掩心底的悲伤。

春风阵阵,竹叶纷飞,洒落在墓碑周围。

离墓碑还有两三米,曹永裕就三步并作两步,踉踉跄跄“咚”的一声,双膝重重地跪在了墓碑前。

泪水无声地滴落在石板上,这是悲伤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也是喜极而泣的泪水。

取一捧墓碑后的红土。

“大伯,我带你回家。”

雷牙让山一片寂静,只听见清脆的鸟鸣和低沉的抽泣。

后记: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1000多名南侨机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人。他们以自己的生命、鲜血和汗水,在华侨爱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们是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的任务是运输救国,他们的战场是极其险峻的滇缅公路,他们的眼里满是报国的决心,他们的武器是紧握在双手的方向盘,他们的任务是挂上前进档勇往直前,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德宏融媒记者     明雄忠     李芷妤     董泽懋)



ပေးထားတဲ့ ဖတ်ခြင်း 推荐阅读
သတင်းစာ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