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云南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 收藏


3月26日下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赵嘉 摄


2023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全年召开省委深改委会议2次,审议重要改革方案、文件和报告23个,对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15个改革方案的落实情况开展督察评估,对楚雄彝族自治州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等5项试点经验进行复制推广,推动省级层面出台改革方案151个,改革台账任务除去待中央相关文件出台和完成时限未到的以外,已全部完成。其中,涌现出不少亮点。比如,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在全国领先,银龄医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等改革,受到群众普遍欢迎等。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

省委政策研究室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

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

用改革的办法

做硬做实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

为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

提供强劲动力

将重点做好以下四项改革工作



坚持科学谋划改革任务

在工作要点方面,明确今年省委深改委工作总体要求和九个领域的重点任务,分别提出由省领导领衔推进的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机制等15项重大改革任务,部署开展林业综合改革试点、群团“联盟”建设试点等10项重要改革试点任务,以及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15项重点督察评估任务。

在工作台账方面,按照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的原则,建立188项改革台账任务,具体分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对接落实中央深改委部署、发展“三大经济”、民生领域、党的建设领域6个方面,并将任务精准细分为制定改革方案类、推动举措落实类、改革试点探索类,逐一明确责任主体及完成时限。



坚持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

省委书记王宁在省委深改委第七次会议上强调,作为地方上来讲,抓改革必须具体化,务实有效。比如,去年省委、省政府部署推动的融信服平台、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教育卫生三年行动、防学生溺水等创新性工作,表面上解决的是企业、基层、群众反映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实质上推动了一系列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提升了全省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省委政策研究室将按照省委的工作要求,持续谋划和推出一批诸如加强在校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等“小切口”改革,提高精准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让改革味更浓、成色更足。



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

在推动出台重大改革方案、开展重要改革试点方面,将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积极主导和参与相关改革调研,加强协调指导,提高改革方案和试点的含金量。


在推动省领导领衔落实改革举措方面,实行“一个重大改革项目、一名省级领导牵头、一个单位协调抓总、一批单位协同配合”的模式推动落实。


在推动工作台账任务落实方面,施行“月度梳理、季度通报、年度汇总”协调机制,以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账检查、动态监测,实时掌握改革任务进度情况。

在推动专项督察评估改革举措方面,施行“清单制+责任制”、分级督察责任制等机制,倒逼责任部门抓好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实。特别是,为扭转出台改革文件即视为完成改革任务的认识偏差,督促责任单位每年确定本领域本系统2-5项已出台重点改革举措,明确目标效果推动落实、久久为功,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在发挥改革考核指挥棒作用方面,科学设计指标,注重改革实效,严格组织实施考核,将上年度的整改落实情况纳入下年度改革考评内容。



坚持营造更加浓厚的改革氛围

云南有很多改革经验都是基层创造的。比如:云南总结推广的孟连“334”利益分配机制、永仁“幸福里”就业平台、牟定“五个三”治污机制、会泽“三个组织起来”、蒙自“622合作共赢模式”等做法经验,推动相关工作取得了实效。省委政策研究室将开展改革容错落实试点,充分保护和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老一小”是牵动千万家庭的民生大事
近年来
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高位推动
对“一老一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特别是2023年以来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
先后多次到养老、儿童福利机构
开展实地调研
对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提出要求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
立足省情、因地制宜
结合职能职责
聚焦老年人和儿童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措施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推动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工作
取得新的成效


在养老服务方面,始终坚持事业产业并重,有力保障老有所养



优化服务供给再加力

近几年来,中央、省级平均每年投入资金12.6亿多元,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仅2023年就投入资金16亿元,用于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截至2023年底,全省建设养老机构1127所,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22所,社区养老设施(站点)13227个,老年幸福食堂(助餐点)432个,完成适老化改造数达4.2万户,每个县(市、区)建有一所县级失能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全省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床位18.1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8.7%,新建住宅小区交付配建养老服务设施656个。建立健全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和特困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惠及119万老年人。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三社联动”机制,为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等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居家探访与帮扶服务。



探索协同发展新机遇

2020年起,省级每年安排1.58亿元重点用于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建立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综合责任保险补助等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40.55亿元,全省社会力量运营养老床位4.2万张,占运营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44%。依托中国—南亚博览会平台,搭建云南省民政厅序馆,向省内外知名企业推介53个养老项目,成交8个项目,投资金额达5.35亿元。与十三省(区、市)建立旅居养老联盟,开发四条旅居线路,推出50多家高品质旅居养老服务机构,打造“七彩云南,养老福地”品牌,推动事业产业协同发展。



服务质量实现新提升

连续4年实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提升行动,投入6.63亿元,完成1.08万个隐患点的整治。持续实施“康养云师傅”培训工作计划,累计培训养老护理人员7.2万余人次。连续4年举办全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首次依托高校举办养老服务人才专场招聘会,120余家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累计招聘900余人,优化服务人才队伍结构。推动3种“医养结合”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达141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率达98%,养老机构照护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实施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专项整治行动和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专项行动,切实守护老年人的“养老钱”“救命钱”。



在儿童福利保障方面,始终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措施



聚力兜牢基本生活

严格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加大补助力度。2023年,云南省集中养育和分散养育的孤儿等特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000元和1340元,累计发放资金4.2亿元,切实保障了2.53万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持续开展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孤儿每人每学年资助1万元,对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一次性资助0.2万元,全省已资助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478名。



聚力优化服务质量

将孤儿数量少,机构设施差、专业力量弱的县级儿童福利机构抚养的儿童向州市级儿童福利机构移交,全省47家儿童福利院减少到20家,其余转型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服务能力更加提升。投入2495万元资助12家儿童福利机构配置康复训练设备;推动儿童福利机构与周边医院建立孤残儿童就医“绿色通道”,与医学院校等社会康复力量融合,提升专业治疗和康复训练水平;加强机构内儿童教育保障,搭建“机构+学校+社会”服务平台;组织机构内儿童开展“心怀感恩 踔厉奋发”夏(冬)令营主题活动,着力推进“养、治、教、康、社工”一体化发展。帮助1.17万名留守儿童与父母“亲情连线”,为困境留守儿童链接并发放爱心物资5万余份。联合教育厅印发开展留守儿童数据摸底排查工作方案,排查出的33.4万余名留守儿童信息全部录入信息系统。联合14部门印发《云南省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实施“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素养提升”“固本强基”等5个专项行动,合力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水平。



聚力强化基层力量

持续开展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业务培训,实现全员覆盖。联合省委宣传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首届“云岭最美儿童主任”“云岭最美儿童督导员”选树宣传活动,评选出20名“云岭最美儿童主任”,10名“云岭最美儿童督导员”,提升基层儿童工作者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参加全国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并首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和个人奖,为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支撑。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2023年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加快推进
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
建设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进一步提升审批效能
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
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
加快项目落地



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年线上审批项目12530个,办件27737件。项目从立项一直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全流程审批服务时间控制在50个工作日以内,相比较改革前258.5个工作日,时限压缩率为80.66%以上,为企业缩短7个月左右投资周期,既节约了大量财务成本,也抢占了商业先机。








夯实基础有序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

“一张清单”包罗审批服务事项。动态调整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将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到各级各部门的行政权力、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报装接入等89个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


“一份指南”了解办事依据和程序。每个审批服务事项都明确申请条件、办事流程、审查标准、办理时限等要素,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


“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将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各审批阶段实行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实现同一事项同标准办理,提高企业办事可预期性。


“一个入口”实行单点登录。网上办事依托全省政务服务平台,“一次注册”即可进入投资建设项目专题服务窗口,申请人自行上传办件资料,享受不见面审批,“零跑腿”服务。








制度保障切实加强审批服务规范化

规范审批服务场所。县级及以上城市政务中心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综合窗口,建立“前台受理、后台审核、综合窗口统一出件”机制,确保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


规范审批服务行为。线上线下审批事项同源发布、同步更新、并行提供服务,严格按照公布的办理流程和实施规范开展审批,不得额外或变相增加办理环节和申请材料。执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度,提供帮办、代办、预约办等个性化服务。








利企便民持续提升审批服务便利化

“高效办成一件事”。将用水、用电、用气、用网报装(用网报装只在昆明市试点)“单项事”整合为企业视角的“一件事”,实现多个事项“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5个工作日办结。


积极推行项目告知承诺制改革。对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新改扩建项目,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通过优化审批流程、调整审批时序、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等改革举措,审批时限缩减至30个工作日以内,进一步提升办理建筑许可水平,让企业办事更便捷,更有获得感。


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高频应用场景,紧贴企业普遍需求,2023年新增初步设计审查等5项行政权力事项电子证照开发,进一步拓展电子证照应用,让更多审批实现全程网办,省材料、提时效。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

云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采取政策引导、项目扶持

示范带动等一系列措施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2019年,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的通知》,提出2019-2022年扶持5000个左右行政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省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逐步实现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推动落实。









加大扶持力度
云南先后实施4批次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项目5101个,共补助中央资金和省级财政资金25.5亿元。2023年,省农业农村厅扶持35个乡镇(覆盖340个村)实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共安排2亿元省级财政资金;扶持920个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共安排中央资金6.44亿元。


巩固提升农村集体制度改革成果
全省各地有序推进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保护农民集体资产权益,增加财产性收入。截至目前,全省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4022.37万人,共登记赋码成立9344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清产核资单位18.27万个,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账面资产2848.55亿元;完成20余万人成员身份重复处理,请外省协助退出身份重复成员1.5万余人。


加强规范管理
全省基本实现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100%的村实现财务公开。按照农业农村部的安排,指导各地紧盯“资产资源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债权债务管控、工程项目管理、集体经济审计”五个关键环节,主要整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不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到位、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不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八个方面的问题,加强监管,确保阳光公开,确保发挥效益,坚决杜绝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


开展帮扶救助
依托云南省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促指导各地健全完善村集体帮扶救助机制,实现线下帮扶救助与线上动态监测同步运行,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2023年底,全省100%的行政村均制定了村集体经济帮扶救助管理办法,27.4%的行政村开展了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救助工作,累计帮扶救助人员4.7万人次,累计支出帮扶救助资金7326.6万元,确保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得到及时帮扶。


下一步
省农业农村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
做好云南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



因地制宜,探索多模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在推广已经总结出来的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等十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充分挖潜集体资源经济效益,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生产环节,实现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长效服务机制。



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多层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结合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做优做强“土特产”这篇大文章,重点针对资源禀赋、区域特点、产业布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行各地突出优势特色产业抱团发展、联合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引入职业经理人引智发展等模式。



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省、市、县、乡各级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体系,为集体资产监督和运营管理提供支撑保障

建立健全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制度,切实加强确权到村集体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强化年度资产清查。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完善“三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机构,保障集体成员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加强农村集体“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的监督管理。



加大扶持力度,营造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良好环境

一方面是整合政府各部门的扶持政策。强化土地政策支持,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明确并实施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税费减免与金融扶持政策。另一方面是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

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

一起来看


昆明市已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地区,该试点会对云南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产生哪些促进作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部署,按照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关于“数字住建”工作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自2023年11月开始至2024年10月,在全国27个地区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昆明市被确定为试点地区之一。

目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正全力指导昆明市开展试点工作,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相关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2024年上半年,可以实现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省建设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等系统互联互通、相关信息协同共享应用。建立昆明市房屋单体建筑赋码、用码、落图等工作机制,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监管、竣工验收等全过程信息自动归集共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赋码、立项、用地、施工、公共服务、竣工验收各阶段数据汇聚,并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仓。2024年底前,力争基本建立昆明全市统一数据标准体系、统一项目编码规则、统一数据共享应用机制、统一工程建设项目数据资源库,昆明市工程建设领域相关信息系统高效协同,数据质量显著提升,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云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是云南统一建设、统一部署的平台,形成全省“一张网”“一盘棋”模式。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以应用为导向,打破“信息孤岛”,目前已与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等14个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通过昆明市改革试点示范引领的“星星之火”,同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管理模式、实施路径和政策标准体系,促进各级强部门铆足“比”的干劲、增强“学”的主动、激发“赶”的动力、强化“超”的追求,切实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点燃全省形成“燎原之势”,不断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
省农业农村厅将如何健全联农带农机制?
目前,省农业农村厅坚持“三个一律”工作要求,即:对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发展产业的、使用沪滇合作资金实施产业项目的、流转农村土地发展规模种养殖业的,一律要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收益。推动使用财政扶持资金的经营主体建立联农带农台账,推进工商资本流转土地规范审批备案。健全新型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民增收挂钩机制。加强政策激励,推动各地落实联农带农主体奖补办法。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总结推广孟连牛油果“334”利益分配机制(即牛油果销售收入农户、龙头企业各占三成,国有管理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占四成),蒙自蓝莓“622”利益分配模式(即蓝莓销售收入农户占六成、村集体公司占两成、龙头企业占两成),还有会泽“三个组织起来”(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土地、技术、市场、人才等要素组织起来)、宾川“企业联产业带农民”、永仁“幸福里”劳务用工平台等做法。这些典型经验关键一条,就是把土地、资金、人才、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组织起来、整合起来、联动起来,让企业、农民以及合作社、村集体都有合理收益,促进产业增效、主体壮大、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截至2023年底,2.93万个新型经营主体联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脱贫户161万户,46个县已制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奖补方案,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16.8万户72.1万人实现利益联结全覆盖。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6:1,较上年缩小0.12个百分点。


推广联农带农典型模式运用,目的是要将共享发展成果落到实处,落到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上。通过实施帮扶产业“巩固、升级、盘活、调整”行动,抓牢抓实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载体,实现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集聚,更有效的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增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思茅区、芒市、开远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元谋县、鹤庆县等6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采取土地转让、农民入股、工商资本带动、政府协调等多种方式推广“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等多种联农惠农带农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比如,思茅区倚象镇,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龙头企业与村集体合作社高度关联,合作社将农户组织起来,依托村集体经济茶叶初制所和党员示范户茶叶初制所,统管茶叶基地,组织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工作和日常管护作业,从而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农户三者之间利益的高度捆绑,形成有机联动整体。比如,开远市产业园核心区提供2000余个长期就业岗位和6000余个季节性岗位,辐射带动周边乡镇1500户农户发展花卉种植14000余亩,亩均收入达2-5万元。
云南省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云南省民政厅在关爱保护农村的留守儿童方面会有哪些措施?
截至2023年底,云南省有统计在册的留守儿童33.4万余名。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同样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


近年来,云南省民政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制度,构建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格局,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省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开展留守儿童定期随访、信息录入、建立台账、政策宣传、链接资源等关爱服务工作;开展首届“云岭最美儿童主任”“云岭最美儿童督导员”选树宣传活动,推动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县(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依托村(居)儿童之家开展关爱服务,开展三轮留守儿童信息摸排行动,基层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开展“合力监护 相伴成长”“冬日暖阳 牵手护童”“情暖新春 共护未来”“人在外,爱回家”等留守儿童关爱专项行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促进落地了“童伴妈妈”“沐童计划”等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项目,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为进一步提高云南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促进全省广大儿童健康成长,省民政厅与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妇联等14部门于2023年底联合印发了《云南省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从2024年到2026年,按照部署启动、重点推进、巩固提升三个阶段,在全省开展以“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素养提升”“固本强基”5个专项行动为主要内容的为期三年的关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实现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基本权益全面得到保障,监护体系更加健全,关爱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安全防护水平显著增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精神素养明显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更加坚实,全社会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氛围更加浓厚的工作目标。
更多详细内容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

看发布会实录


内容综合整理自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新闻推荐